《CTT出頭天園地》

| | | 轉寄

羅馬字是台灣母語e救星

本文刊佇台灣日報17 June 2004

 2004年6月3日,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洪秀柱對台語文使用漢字和羅馬字並用的方式,提出負面的批評,認為漢羅文字並用是要「去中國化」,同時會造成學習混亂、文化空洞化等等負面影響。我們的看法,正好相反!

 就語言來源而言,Holo台語包含漢語及非漢語系統。漢語方面,不必說大家都很清楚,像你、我、天、地、鬼、神皆是。非漢語部分可就多得很!
 來自英語的有:hose(水管)、khaki(卡其)、melon(香瓜)、box(以拳擊人)、bean(敏豆)、rear car(離阿卡,拖板車)、malaria(馬拉李仔,瘧疾)、salmon(三文魚)、liter(立,公升/汽油單位)、screwdriver(盧瀨肉、螺絲起子)、pump(幫浦)、hammer(鐵槌)。

 來自西班牙語有:cole(高麗菜)、jabon(殺文、肥皂)、Sandiago(三貂角)、pan(麵包)。來自荷蘭語有akkar(甲)、patst(縛、租田地)、王田、三張犁。

 來自日語者有:khi-mo͘(起毛giang/bai)、asali(阿沙力)、phian-tsih(老虎鉗)、la-ji-o͘(收音機) 、a-lu-mi(鋁)、o͘-ba-sang(對年長婦女之稱呼)、郵便、寄附、都合、便當。甚至許多近代文明及科學用語都是:美術、民主、民權、文明、文法、財團法人、商業、商店、宣戰、所得稅。乃至於鬥爭、電子、電報、狹心症、心肌梗塞....都是。

 還有可能來自百越語言者:sui(水/婿、漂亮)、bai(醜)、lam(水+土)、bat(捌、認識or曾經)、ka-tsuah(蟑螂)、bih(躲避)、tsim(吻)、tsua(蛇)、khiu(米飯有彈性)、lim(喝)、hut(hut不著、搞錯了)、la-li (蟟鯉、穿山甲)、phaⁿ(中空)、oh(難)、sih-na(閃電)、thai(殺)、ting(實心)、siau(精液)、tng-lap-tse(盪塌坐)、saⁿ(saⁿ著風)、so(趖) 。

 來自原住民南島語系者也很多: bokkoi(木瓜)、onrai(鳳梨)、biabas(巴樂)、mua-sat-bak(麻虱目、虱目魚)、o-gio(愛玉)、assey(阿西)、rauwa(佬仔)、lut(脫落、shed)、tiam(恬、安靜)、tsi-bai(女陰)....。

 地名方面更多,根據簡炯仁教授的統計,大約有70-80%都是來自原住民語,像bangkah(艋甲)、rutung(羅東)、bari(苗栗)、makatao(馬卡道/打狗/高雄)、阿猴(屏東)、pattsiran(八芝蘭、士林)、suara(沙鹿)、puasua(彰化)、tsiv-tsiv(集集)、tsakam(赤崁)、tuavokang(大目降,新化)、tsurosan(諸羅山、嘉義)、lakuli(六龜)、matzun(滿州)....。

 由此可知,漢字無法完整表達台語文,適度使用羅馬字有助於台語文的正確書寫。
 就教學順序與效果而言,目前國內華語教學也是從ㄅㄆㄇ開始(首冊只有ㄅㄆㄇ),三個月的學習下來,國小學生要唸漢字就很容易,這就是注音符號的好處。日本也是一樣,先學假名、後學漢字。這是學習順序與效果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也常見學生寫作時以注音符號代替繁難的漢字,因為漢字確實難學、難寫、難記、難認 (《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1985)。同樣道理,台語教學如果真正要有效果,應該一開始就教羅馬字做音標,並且適當地使用羅馬字做輔助文字,以利學習與寫作。
 就國際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當然也希望台灣母語與世界分享。此時,羅馬字也可當獨立文字使用,讓外國人更容易學習。筆者以前教過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處長金大友先生,就是完全使用台灣羅馬字(教會羅馬字),結果不但效果特別好(聽、說、讀、寫均一流)!六年後的今天,仍然在使用羅馬字書寫E-Mail通信,而且錯誤不多!
 由以上討論可知,羅馬字不但不會造成學習混亂,反而會加速學習速度與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學習漢字以外,更可藉羅馬字學習非漢字文化,如此好處,豈止是「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
 至於說「去中國化」,那就錯怪真正有智慧的中國人了!因為剛過世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呂叔湘(1904–1998)畢生研究漢語及漢字的改革,最後在其著作《語文常談》(1993:台北書林出版社)也認為漢字應該全面羅馬字化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難道這也是「去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