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 | | 轉寄

3.2 實況化ê神學理論

3.2 實況化ê神學理論

十九世紀以來,跟tuè海外宣教ê開展,基督教tuì西方以希臘、羅馬文化做主體ê世界被紹介來到亞、非、拉丁美洲kap南太平洋等第三世界國家。但tsit種以西方文化做主導ê神學內容,卻kap當地ê社會、歷史、文化產生差距kap疏離,suah致使福音信息ê宣講無法度切中社會情境ê需要,甚至被看做是外來--ê,是敵視固有文化ê宗教信仰。為tio̍h解決tsit個問題,第三世界教會開始思考如何將福音kap本土人民相融合,tuì án-ne來對神學內容有進一步ê反省kap覺醒,展開了神學實況化ê里程。會tàng講十九世紀以前ê神學偏重形上學ê思考,具有辯證哲學ê傾向,無注重歷史,教義性格極強﹔相對--ê,十九世紀以後ê神學則重視歷史經驗,盡力tshuē求「意義」ê可能性,而且對無kāng處境中ê「文化」ê神學意涵有新ê體認(鄭仰恩,2001a)。

「實況化(Contextualization)神學」會tàng講是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主ê一個神學潮流,tī實況化神學出現tsìn前,第三世界國家ê教會就bat大力提倡「根植化(Indigenization)神學」。根植化神學ê理念是kā本土文化看做是表現福音ê工具,in認為福音或神學ê本質是既定--ê,m̄-koh tī表現方式kap表現素材上會tàng借用本土ê文化素材來做媒介。但根植化神學kan-taⁿ tī形式上接納當地文化,tī神學ê本質上iáu-koh是以西方神學為主導,bē-tàng tī本質上對傳統神學提出應有ê挑戰。出身台灣ê普世神學家黃彰輝牧師有感tī tsit個侷限kap不足,所以 tī 1972年伊擔任普世教會協會(WCC)ê神學教育基金會主任ê時,提出了「實況化神學」ê理念。伊認為「實況化」比「根植化」koh-khah 會tàng反映以信仰參與tī生活實況中ê動態概念,「實況化」代表一個會tàng不斷更新變化而且以未來為取向(future-oriented)ê過程,tuì繼續kap變動中ê實況互動(de-contextualization & re-contextualization)來建構神學,這也是基督教所強調ê「道成肉身」ê信仰。

「實況化神學」ê主要原則是kā基督教信仰khǹg入當代人民ê實況處境中來了解,hō͘ hiah-ê tī無kāng文化處境中從事基督教信仰活動ê人,會tàng tshuē-tio̍h家己ê身分認同,同時會tàng有效來運用in家己獨有ê特殊經驗來建構神學。黃彰輝牧師主張神學應該有故鄉,文本(text)一定ài融入文脈(contex)中,這就是實況化(Contextualization)ê真諦。伊認為文本ê文脈kap文化有關,因此,亞洲ê教會或第三世界ê教會只有正視家己ê文化,hō͘福音kap家己ê文化關聯起來,神學tsiah算tshuē-tio̍h故鄉,亞洲神學kap第三世界神學tsiah對家己ê人民、國家有所貢獻(註31)。

另外一位參與「實況化神學」ê領導人物是宋泉盛牧師,伊認為:
「上帝ê話若離開了實況,是抽象ê觀念,對tī實況一點仔 mā起不了作用。生命ê實況若無tuì上帝ê信息來,就缺乏革新ê力量。上帝ê話kap生命ê實況是互動ê,兩者lóng變動無停,無一個是靜止--ê。因此,神學kap社會學ài互為表裡。……社會ê影響hō͘咱對上帝ê話有無仝ê領受,tsit個結果koh促成咱去認識上帝如何以新ê方式來對咱講話。因此,上帝ê話m̄是一成不變--ê,這是所有ê神學家必須冒ê險。如果神學家想beh tī in所處ê社會實況中從事神學,bē-sái無冒tsit個險。」(宋泉盛,1989:200)

伊主張亞洲宣教應該行出以西方為主ê傳統結構,亞洲ê人民、歷史、文化kap宗教應該是神學關懷ê課題(宋泉盛,1990)。伊提倡「故事神學」(storytelling method),將基督教西方神學以亞洲形象來表達,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歌謠等亞洲人ê素材來建構神學,致力hō͘神學生活化、具體化。

「宗教信仰必須擺脫虛假ê階級制度kap繁瑣ê神學系統,並且觸摸tio̍h芸芸眾生ê生命kap心靈,tsiah 會tàng成做一個真實koh活潑ê宗教。」(宋泉盛,1989:256)

「神學ê精華所在,是敘述『上帝ê故事』;『上帝ê故事』亦就是『人民ê故事』。『上帝ê故事』並m̄是kan-taⁿ屬tī猶太人kap基督徒ê故事,伊mā是今仔日亞洲成千上萬人民ê故事。」(宋泉盛,1994:33)

「實況化神學」m̄-nā tī第三世界造成極大ê影響,也普遍成做近代神學界ê一個共識。1994年「世界神學教育協會議會」(World Congress for Associations of Theological Institutes)ê會議,與會者決定:實況化(contextualization)必須列為評斷神學學術水準ê重要依據之一。因為無法度切合實況處境ê神學,bē-tàng真正具有學術ê價值(黃伯和,1999:25)。

台灣本土神學ê建構,就是如何tī台灣文化處境中,將tī西方文化kap思潮中發展出來ê教義kap神學作「實況化ê詮釋」(contextual interpretation),抑是如何以tsiah-ê西方ê經驗做參考結構,tī台灣文化處境中,重新建構基督教神學(鄭仰恩,2001b)。根基tsit-ê原則,tī《聖經》ê詮釋頂面,體認tio̍h經文意義ê流動性kap多面性,經文之所以有意義,乃是在tī伊對讀者所處ê歷史情境、實況有意義(陳南州,2001)。人民生活ê經驗kap文化情境,成做釋經工作ê重要課題。因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推動「新眼光讀經法」,利用雙焦點(經文ê原來意義--what it meant,經文ê現代意義--what it means)來看經文,融合經文ê視野kap現代讀者ê視野,發展出屬tī家己ê文化、反映家己ê社會定位kap處境ê讀經法,來詮釋出真正會tàng打動人民心靈ê信息(駱維仁,2001)。

Tī tsit一波「實況化神學」ê引領之下,聖經公會對《聖經》ê翻譯原則kap方法,也tuì過去ê「形式對應(formal correspondence)」轉做「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將《聖經》翻譯看做是一種跨文化ê傳訊(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文化詮釋ê第一步,mā是hō͘福音定根本土ê一條進路(註32) (駱維仁,2001)。

註31: 以上內容參考黃伯和(1999)《本土神學講話》kap鄭仰恩(2001a)〈神學教育ê危機kap契機〉。
註32:《聖經》ê「翻譯」kap「詮釋」是無仝ê領域。聖經翻譯是kā原文信息以另外一種語言再現出來,是teh做解釋(exegesis),主要是聖經學者ê工作;聖經詮釋則是將原信息ê現代意義詮釋出來,是teh做詮釋(hermeneutics),主要是傳道者kap系統神學家ê工作領域(駱維仁,2001:19)。因此,咱thang簡單區分:翻譯是解釋原文ê「本義」;詮釋則是發展出原文ê「引申意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