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博士論文》

| | | 轉寄

第三章 台灣日本學校教育ê起源

第三章 台灣日本學校教育ê起源(1895年到1898年)
一)日本人佔領後siōng早三年ê政治kah社會條件(1895年到1898年)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台灣島嶼割讓hō͘日本。Tsit-ê消息真緊to̍h傳到台灣人中間,in tī暴其然(國語ê「突如其來」)ê忽然改變中,茫然仰賴in ê領導者做出行動ê決定。Tsit期間siōng主要ê人物是唐景崧,tsit時tsūn伊已經失去巡撫職,伊考慮tio̍h tsit-ê關鍵時刻,就án-ne kā不忠清廷beh逃走ê念頭khǹg tī一pêng,決定反抗日本ê佔領。一個月後,to̍h是5月23日,卸任ê唐巡撫宣布台灣民主國成立,並自任總統。

Tsit-ê舉動表示伊對清廷ê忠心並對日本ê挑戰。兩工了後,日本艦隊開到基隆,軍隊因此登陸。新總統因為一屑á都無武力裝備,就逃往中國大陸。台灣ê首都就tùi北部ê台北移到南部ê舊首都台南;tī tsia由出名ê烏旗將軍劉永福負起總統kah軍事領袖職責。

日本人卻真慢tsiah向南sak入去,tī 10月19日以強有力ê軍隊迫近台南。劉永福瞭解tio̍h用武力對抗是不可能ê。因為án-ne,伊逃往廈門 ; 因為欠缺一位堅強ê領導者kah軍事力量,tsit-ê新而短命ê共和國就án-ne死亡。台灣就án-ne完全tī日本人ê控制之下,並以台北為首都,設立一個軍事政府。

Tī tsit時tsūn,混亂kah驚惶主宰一切,台灣人無瞭解新統治者,in驚惶新政權,in隨在殘兵變盜匪ê處置。這hō͘島上失去真tsē士紳,因為富有ê人盡伊ê所能(ē)帶伊ê錢財跨過海峽,in ê家眷也tòe tī in後壁,hiah-ê留落來ê卻失去一向引tshōa in運命ê嚮導。過去兩百年來,tsit-ê島嶼頂面ê村民lóng仰賴村裡有文化kah有受教育ê士紳,tī各方面提供意見á是忠告,tú thang補助中央政府控制無力ê地方事務上。因為tsiah-ê士紳ê離開,無秩序kah驚惶ân-ân掠tiâu tsit-ê島嶼。

Án-ne ê情況繼續到1896年4月,日本ê軍事政府被廢除,由所謂ê文官政府代替。M̄-koh,台灣人民ê一般態度iáu保留原狀,in懷疑新統治者;in無真了解in ê動機,in確實為tio̍h家己ê性命kah財產ê安危來驚惶。大體上,in tsit種態度,一直繼續到十年以後,to̍h是1905年。 Tī tsit段期間,社會ê進步當然大大受tio̍h妨礙 ; 教育上ê合作是無法度期待ê。所呈現ê,kan-taⁿ是存在tī台灣人民中間ê誤會kah沉默,日本人對得tio̍h民心mā並無熱心。

雖然新統治者以戰勝者來到tsit-ê島嶼,m̄-koh,它同時以教育者身分負起責任。Tī日本人方面,tùi事實thang證明,tsit種責任ê意識是真清楚ê。當第一任總督(註:1)teh beh啟程來tsit-ê島嶼,to̍h選一位當時tī日本真傑出ê教育家(註:2),派伊擔任新成立ê學務部長ê重要職位。這to̍h是tsit-ê島嶼頂面有現代意義ê真正學校教育ê開端。 日本tī正式割讓後ê六禮拜以內,mā to̍h是完成佔領全島ê三個月前,就為台灣引進第一個學校教育工作。台灣ê學務部設立tī士林,he是首都台北附近ê一個小城鎮,起步並無容易。它主要ê困難在tī(1)強盜ê擾亂,(2)當地人民ê民心無法度安定落來,這是主權換手時期ê自然現象。士林是台灣學校教育ê搖籃,tú好是強盜歹(tái)徒之輩tī士林造成學務部難忘ê悲劇。Tī 1896年1月1日,學務部總部kah第一間學校受tio̍h反抗人士á是強盜ê攻擊。教育工作人員中間,有六名日本人被刣,學務部裡ê記錄kah書籍被毀壞。

雖然有真tsē困難,工作分兩部分穩定推展落去,to̍h是國語學校工作kah國語傳習所工作。前者為培訓教員來設立,後者為將來設立一般公學校ê基礎來計劃ê。

二)國語學校ê活動(註:3)
國語學校分做師範部kah語學部,並有幾間附屬學校。師範部研究島內普通教育ê教學法,目標在tī培養國語傳習所kah師範學校ê教員,以及小學校ê教員kah校長。語學部以教漢人學生日文,並教日本學生漢文為主要工作,而且hō͘ in適當ê教育,以備將來tī政府á是私人事業就職。國語學校ê附屬學校以siōng優良ê教學法,為島上日本人ê學齡兒童kah台灣孩童實施普通教育,並不時供給師範部學生實習教學ê機會。師範部ê學生一定tio̍h是日本人,年齡tī 17歲到29歲之間,in完成中學校四年級á是以上ê程度;語學部ê學生一定tio̍h年齡tī 14歲到24歲之間ê日本人,mā有本地人,擁有附屬學校á是國語傳習所畢業ê教育程度。師範部ê教科目是:修身(註:4)、教育、國語、漢文、土語(譯者按:指台灣話á是Hō-ló話)、地理、歷史、數學、簿記、理科、唱歌kah體操。語學部分做兩部,to̍h是土語科kah國語科。前者ê教科目是:修身、土語、讀冊、作文、習字、算術、簿記、地理、歷史、唱歌kah體操。後者ê教科目是:修身、國語、讀冊、作文、習字、算術、簿記、理科、唱歌kah體操。附屬學校ê教科目是,修身、國語、讀冊、作文、習字、算術、唱歌kah體操。師範部修業年限為兩年;語學部ê修業年限為三年。第一附屬學校ê修業年限為六年;第二kah第三附屬學校ê修業年限為四年。師範部有兩班,語學部有三班。第一附屬學校每一年級有三班。附屬學校mā為青年人設有青年科,以及進修課程lóng有它ê個別ê規則。

三)國語傳習所ê活動(註:5)
國語傳習所ê目的在tī傳授學生(台灣人)國語,並hō͘ in日常生活ê基本教育,同時培養in母國(日本)ê精神。國語傳習所分做甲kah乙兩科;甲科ê學生年齡tī 14歲到29歲之間,並有一般ê智識。乙科ê學生年齡tī 7歲到14歲之間。對甲科ê學生授與通用ê日語並練習基本ê讀冊kah習字,修業期限為六個月。乙科ê學生訓練日語以及學習讀冊、習字kah算術,修業年限為四年(註:6)。

1898年ê學校制度
國語學校 語學部 師範部 附屬學校 附屬學校 國語傳習所 (以日本人為對象) (以台灣人為對象)

註釋
(1)樺山資紀上kā。 (2) 伊澤修二,後來成做貴族院議員,tī西元1917年死,士林芝山巖為伊立碑,hia to̍h是第一個學務部總部設立ê所在,mā是第一間為日本人ê普通學校設址ê所在,tī hia有伊ê六名當開拓先鋒ê教員被強盜所刣。 (3)見府令第38號(1896年9月25日)。 (4)"civics” tsit-ê名詞,有時譯做"moralinstruction"。事實上,"civics" kah “moralinstruction”兩者kan-taⁿ ē-tàng表達原來ê名詞「修身」ê一部分涵義。因為英文字彙裡無適當ê字來表達「修身」tsit-ê名詞,此後以"civics” kah “moralinstruction” 來代替「修身」tsit-ê名詞。(譯者按:tī譯文中直接使用「修身」á是日本學校原本ê科目名稱。) (5)見府令第15號(1896年6月),kah訓令第50號〈1897年)。 (6)甲科學生為成人組,以學習日語為主,乙科ê學生包括tsa-po͘-gín-á班,除了日語以外,iáu接受基本學科ê教育。
國語傳習所tī 1897年12月ê統計如下:
學生數目 學校數目 教員數目 甲科 乙科 總數 本校16 分校18 72 834 919 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