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博士論文》 |
| | | 轉寄 |
第九章 實際問題
一、質方面ê問題簡介
共學ê理想基於兩個民族接受教育機會ê平等做假設ê前提,m̄-koh,tī真正操作中,共學ê結果,tsit種假設並無實現。因為真tsē理由,無平等ê情形存在。Tsit章ê目的to̍h是beh展示無平等ê事實,並探求它ê理由,koh再提供建設性ê批評。
Tī進入現今tsit-ê領域問題tsìn前,先一覽主要殖民地國家所提供ê教育機會,會有所幫助。親像下列數字所顯示,大部分ê帝國政府對教育ê支持比關稅、原料、港口kah鐵路加真少。Tī 1923年,比屬剛果用tī教育費頂面tsiah 10萬美金,這kan-taⁿ是她ê殖民地總預算ê百分之一。法屬西非tī 1925年撥50萬美金當做教育費用,是預算ê百分之八。 Hiah-ni̍h少量ê預算,表示殖民地教育機會真有限制。下列數字顯示教育所得tio̍h ê真正關注是hiah-ni̍h少(註: 1)。
國家(註: 2) 每一千住民中入學兒童人數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46.0
亞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40.0
突尼斯 Tunis 22.0到28.0(數字不等)
法屬西非 Frents West Africa 3.0
法屬喀麥隆 Frents Cameroon 3.0
比屬剛果 Belgium Congo 26.0
英屬烏干達 British Uganda 50.0
南非 Sooth Africa 40.0
黃金海岸 Gold Cuast 7.0
葡屬安格拉 Portuguese Angola 1.0到11.0(數字不等)
利比亞 Liberia 3.0到4.0(數字不箏)
Tsiah-ê統計數字顯示,殖民列強對促進教育方面所付出ê努力,是hō͘ 人感覺見笑ê無充分,而且往往是由傳教團體大力付出。 講tio̍h亞洲殖民地區,有無仝ê問題存在。雖然事實上存在明顯ê文化,卻kah非洲仝款,教育tī量方面猶原微小。
國家(註: 3) 每一千住民中入學兒童人數
英屬印度 British India 37.7
法屬中南半島 Cotsin—Tsina 22.5
荷屬東印度群島 Dutts East Indies 38.0
朝鮮 Korea 20.0
台灣ê情形mā是án-ne,tsia有島內教育ê數字。Tī台灣,有仝款程度ê文化,她ê入學兒童ê數目,包括公學校以及中學校,是1千住民中間tsiah有29.25人。29.25 tsit-ê數字非常少,因為其中包括數目無相等ê女生,in mā被提供教育,tī公學校kah中學校ê男生人數是女生ê三倍。
台灣ê教育預算顯示,kah前述歐洲國家殖民地ê教育預算比率相近。Tī 1926年tsit年(註: 4),台灣ê教育預算為1千8百30萬254日圓(約5百萬美金)。Tsit-ê數目分配親像下面:
學校 金額
小學校 7,199,293
中學校 1,689,372
實業學校 526,516
專門á是職業學校 694,706
師範學校 720.367
1926年ê總預算大約是1億日圓(五千萬美金),這表示教育tī比率上是百分之10.8。
美國對提供教育hō͘她ê殖民地tsit項tāi-tsì比較khah認真,tī夏威夷實際上已經是普遍教育。其它殖民地ê比率親像下面(註: 5):
國家 每一千住民中入學兒童人數
波多黎各 Porte Rico 175.00
海地 Haiti 37.00
菲律賓 Philippines 120.00
根據1926年政府報告ê數字,日本人kah台灣人ê初等學校男女生入學比率親像下面。日本人學校註冊百分率真koân,男生達到 98.28,女生為98.11。台灣人學齡男生接受初等教育ê百分率是43.34,女生是13.11,台灣人兒童ê平均數是28.23。這kah日本人ê百分之98.2形成強烈ê對比。
第35表顯示ê統計來自最近ê報告(1929年),它非常清楚呈現日本人kah台灣人tī中學校註冊ê情形。Tī台灣,kah tī日本仝款,渴望進入中學校ê男女生,一定tio̍h考入學試驗。Tī台灣,咱會發見一種特殊情況,tsit-ê情況顯示對台灣學生來講,有真大ê障礙teh阻擋in進入中學校。Tī 1929年,有1萬3千1百63位申請進入中學校,其中3千3百46人得tio̍h允准,á是講總人數ê百分之25得tio̍h允准。這1萬3千1百63位申請入學ê學生,由以下分子組成ê:
學校類別 申請者分類 申請者人數 得tio̍h允准入學人數 得tio̍h允准百分率
中學校 日本男生 1,353 609 45 中學校 台灣男生 2,801 443 16 高等女學校 日本女生 1,559 928 60 高等女學校 台灣女生 830 369 44 實業學校 日本男生 2,111 281 32 實業學校 台灣男生 1,551 374 18 師範學校 日本男生 2,075 253 16 師範學校 台灣男生 2,635 89 4
Tsia總共有5千3百46個日本人申請;其中2千071人得tio̍h允准入學,它ê百分率是39。Tī 7千8百17個台灣人ê申請者中間,1千2百75人得tio̍h允准入學,它ê百分率是16。
高等教育學校ê統計數字mā仝款重要。
學院類別 申請者分類 申請者人數 得tio̍h允准入學人數 得tio̍h允准百分率 帝國大學 日本人 68 60 88 帝國大學 台灣人 6 6 100 台北高等學校 日本人 504 83 16 台北高等學校 台灣人 172 20 11 台北醫學專門學校 日本人 230 44 19 台北醫學專門學校 台灣人 219 31 14 台北商業專門學校 日本人 232 60 26 台北商業專門學校 台灣人 26 6 23 台北農業專門學校 日本人 216 38 18 台北農業專門學校 台灣人 35 1 3
Tsiah-ê數字顯示1929年ê台灣,日本學生kah台灣學生之間,中等kah中等以上學校ê入學百分率,存在tio̍h真大ê tsing差,而且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男、女學生在學校,tùi siōng低到siōng kôan年級,tī百分比上lóng是少koh屬tī不利ê情況(註: 6)。
Tùi以上ê研究,tùi量ê觀點來看,咱thang得tio̍h結論,台灣ê教育,除了美國殖民地,kah其他主要國家ê殖民地,大約相差無gōa tsē,而且島內本身ê統計顯示,無論tī小學年級á是高等學校,對當地兒童來講,tī入學ê百分比上lóng是少koh不利ê。就án-ne顯示現階段ê教育作為,kah實現1922年ê教育令ê理想,iáu相差真遠。
二、初等教育tī量方面ê缺失原因
Tùi頂一部分,咱已經看見日本人有百分之98,台灣人tsiah有百分之28 tsit種罕得有ê入學情況。日本學齡兒童ê入學率為百分之98,這顯然是koân koh充分ê,所以,咱一定tio̍h思考另外一個降到28 ê百分率。對tsit-ê百分之28 ê註冊率,有兩個主要ê理由hō͘人思考。
1.日本人siōng常提出ê理由是án-ne:聽講台灣人父母m̄送in ê kiáⁿ兒去學校讀冊。30年前,這是事實,m̄-koh然後幾年來,台灣人民對日本人所提供ê教育價值ê認bat,對教育ê渴求增加,而且用真tsē方式表明in ê心願。事實是無空ê教室,á是koh khah具體來講,無空位á等待台灣孩童去坐,這顯示宣稱ê理由是無正確ê。實際ê情況是,教室真kheh,尤其tī主要城市裡,本來為tio̍h容納40到50名孩童來起ê教室,竟然有70名孩童。另外一個事實ē-tàng反駁in ê講辭,thang tùi圖表一清楚顯示出來。Tsit-ê圖表表示tī兩個落後而且人口比較khah少ê州ê學齡兒童入學百分率,kôan過五個文化比較khah進步koh人口比較khah稠密(tiû-bi̍t)ê州;甚至人口siōng疏薄(se-po̍h)之一ê澎湖廳,mā有百分之29 ê入學率,僅次於(kīn-tshù-î)台北州。有關細節請看下列數字(註: 7)。
當地人人口kah入學兒童(1926年)
州 人口 每一百住民中入學兒童人數 兒童入學人數 百分率
台北 745,303 18.99 41,868 34.20
新竹 610,412 19.53 28,024 27.05
台中 876,333 19.92 43,042 28.35
台南 1,025,315 19.72 44,615 25.40
高雄 517,452 20.69 24,994 26.89
台東 11,747 17.54 1,066 58.06
花蓮港 26,669 16.55 1,636 42.08
澎湖 59,389 19.13 2,921 29.14
總共 3,872,620 19.69 188,166 28.42
Tsit種現象為下列事實提供證明:(1)本島人父母對教育ê疏忽並m̄是入學百分率低ê原因,因為jú是進步ê州,伊ê百分率jú低,(2)人口jú稠密ê州,需要koh khah tsē ê學校。
2.欠缺教育設備(欠缺資金)可能是主要ê原因。Hō͘ 咱tùi現階段ê預算來思考,hō͘ in初等教育ê經費無均衡。Hō͘日本兒童ê小學校每一班ê年度經費為2千066日圓,m̄-koh,為仝一個目的,hō͘台灣人ê公學校ê年度金額為1千180日圓。Koh講,每一名日本人兒童一年ê經費為49日圓,台灣人兒童就án-ne降為27日圓(註: 8)。Tsit-ê事實顯示,教育實踐上,kah 1922年教育令以一視同仁為精神ê高超理想,互相無符合。
當局bat試探實行一種tùi初等階段以上到大學ê教育計劃。Tī tsit-ê試探中,它ê開支真大,造成頭重腳輕ê消費帳目。誠然(sêng-jiân),ē-tàng提供一種教育制度,完整包括教育階梯ê第一階到siōng kôan階,是一件好ê tāi-tsì。M̄-koh,當百分之72 ê台灣兒童被排除tī接受任何教育機會之外,咱一定tio̍h停落來重新考慮,這是m̄是siōng好ê遵循方向—為低年級奠定真好ê基礎tsìn前,kā金錢用tī高等教育頂面。
以設立新ê台北帝國大學為例。該大學ê設立是為tio̍h tī台灣提供高等層次ê教育。建築計劃規劃出來à,58位教員被聘請à,而且第一年ê註冊學生限1百名。Tsit-ê人數看起來真少,m̄-koh iáu無夠少,因為只有60名學生入學。為tio̍h tsit-ê目的,已經撥款1百11萬7千日圓。Tī tsit種情形下,hō͘人不得不同意傑弗遜(Jefferson)ê話:「若是一定tio̍h放棄小學á是大學兩者之一,我寧可棄sak後者,因為hō͘全民受tio̍h尊重ê啟蒙,比起少數人知識崇高,suah hō͘大多數人tī無知ê中間,tsit世界會khah穩當(註: 9)。」
台灣人兒童ê學校,tī設備方面是可悲ê kē路,koh khah重要ê是迫切需要校舍,有百分之72 ê兒童完全無受tio̍h照應,tsit時,就因為有60名學生,in真容易tī日本本地受高等教育,卻tī tsia受tio̍h特殊ê照顧,in ê教育牽涉tio̍h一筆非常可觀ê經費,而且tsit筆經費可能用tī koh khah重要ê工作上。這是事實ê一個例—siōng需要ê所在卻得bē-tio̍h預算ê分配。
三、義務教育ê問題
以上ê討論自然kā咱引tshōa到義務教育ê問題。親像以前所述,雖然tī日本本地已經實行義務教育,m̄-koh tī台灣kah朝鮮,無論是對當地人民á是日本住民,lóng無法律ê根據來強制執行tsit種法令。雖然對日本人無嚴格執行法律ê要求,因為in過去tī日本義務教育ê經驗,koh因為tī台灣為in做妥善ê安排,所以,日本人一定會送in ê kiáⁿ兒去學校讀冊。事實證明tī台灣ê日本人kiáⁿ兒ê就學百分率不斷tshèng-koân,直到今á日已經是百分之98,kah日本本地ê百分率相等。所以當咱考慮義務教育ê問題ê時,咱是teh指它對當地人民ê意義,因為台灣孩童入學kan-taⁿ百分率28,án-ne tsiah是咱爭議ê要點。
儘管有真tsē問題存在,日本政府非常誠懇試探來提高教育ê品質,kah供應大眾教育hō͘台灣人民。Tsit-ê態度是ē-tàng證實ê,若是咱考慮tio̍h田男爵ê行動。田男爵tī 1918年7月頭一pái召集台灣評議會,tsit-ê議會最近組成以思考tī台灣實行義務教育方式為宗旨(註: 10)。Hō͘人悲痛ê是,tsit-ê議會kan-taⁿ是諮詢性ê,並未被授與實權。Tsit-ê議會ê成員對義務教育持有分歧ê意見,致使tsit-ê問題hō͘ in暫時擱落來;in所關心ê是in認為koh khah重要ê事務,像講推介民法kah商法ê適用tī台灣。所以,tī tsit會議上因為欠缺共識,suah無產生具體ê決定。此後tsit-ê議會被召集幾pái,m̄-koh,義務教育ê問題無koh再向in提出。
雖然義務教育問題成做懸(hiân)案,m̄-koh,iáu-koh是急待解決,續落來幾年,它成做koh khah緊piak-piak ê問題。Hō͘ tsit-ê問題懸而不決是教育進展上一個嚴重ê障礙,對tsit項tāi-tsì只要有明確ê行動,這百分之28入學率to̍h會真明顯增加。妨礙義務教育ê主要困難在tī經費ê考慮,幾年前確實存在經費ê問題,m̄-koh,tsit-má情況無仝ā。Tī提起自然資源hit章裡,我ê結論提出1928年有可觀ê餘額,大約是1億日圓(註: 11)。工業已經有驚人ê發展,因此可見有龐(pâng)大ê金額thang提供hō͘工業以外ê其它真tsē行業ê發展上。Tsit-má有錢thang用tī好學校、好教員以及必要ê教育重建上。
前已經敘述過,初等教育是由地方ê稅收支付kah維持。像tsit種來源ê收入真貧乏,無可能充分加添援助初等教育ê發展kah貫徹強制教育。Tī 1926年,kui個教育預算是1千萬日圓,其中將近百分之80由地方稅收供給。初等教育是一種沈重ê負擔,大大超過地方稅收所ē-tàng負擔ê (註: 12)。所以,為tio̍h擴充教育規模並實施義務教育,應當由中央政府hō͘初等教育額外ê資助。Tsit-ê工作純粹是物質方面ê,一定tio̍h起造學校來容納不斷增加ê學齡兒童,in teh等被納入教育制度內。
若是咱以百分之90為最後ê標誌,咱希望tī 20年後達tio̍h tsit-ê目標,這真容易看見增加hō͘ 中央政府身上ê財務負擔以及所增加ê支出並無啥大。假設入學率百分之28所代表ê入學兒童人數是18萬名,án-ne,每增加10萬名代表增加入學率百分之15(大約計算)。每一名每一年所開銷準做是27日圓,為達tio̍h增加百分之15 ê入學率,每一年增加54萬日圓,五年就án-ne增加2百70萬日圓。
年份 增加ê入學百分率 指定用途之撥款 1930~1935 28~43 7,200,000 加2,700,000日圓
1935~1940 43~58 9,900,000 加2,700,000日圓
1940~1945 58~74 12,600,000 加2,800,000日圓
1945~1950 74~90 15,400,000 加2,800,000日圓
1950 90 18,200,000日圓(大約)
筆者tī以上ê表中表示,以20年ê時間,漸漸進行增加撥款hō͘ 初等教育,這會促進台灣兒童tī量方面ê提升,它ê入學率tùi百分之28增加到90,同時mā顧tio̍h日本學生量之增加,án-ne tsiah ē-tàng一貫保持現今ê 98百分率。以上數字顯示以一年日幣54萬圓ê金額等差級數增加20年,hō͘台 灣ê小學制度有台灣學齡孩童百分之90 ê入學率,以及日本人孩童為百分之98 ê偉大成果;而且hiah-ê無入學ê學齡兒童會koh khah容易被引進教育kho͘-á內,tsit時,義務教育就m̄是理想,卻是事實à。
依過去30年來國家之稅收來判斷,中央國庫tī 1895年到1925之間,由1千1百28萬2千2百65日圓增加到9千1百59萬33日圓,大約每一年平均增加2百70萬日圓。因為工業已經有非常發展,而且iáu有真tsē成長ê可能性,因為án-ne,國家稅收會繼續增加。所以,為tio̍h促進初等教育,由中央國庫負擔每年所增加ê經費54萬日圓,並m̄是siuⁿ大ê負擔。日本議會認bat日本本地由地方稅收支付所有成長中ê初等教育ê經費是無可能ê,因為án-ne,suah不時以補助金支持幫助地方稅收所得。
Tsit-má無需要大koh真貴ê校舍,小建築物ē-tàng容納額外ê註冊人數,tsiah是siōng迫切需要ê。當入學人數增加,thang kā tsiah-ê建築物擴大,tsiah-ê緊piak-piak需要ê建築物thang經由地方稅收來供給。
四、中等教育ê問題
中學校ê情況kah小學校無仝,因為一般人假設後者是每一個學齡兒童一定tio̍h進入ê,m̄-koh,中學校to̍h無包含tsit種假設,因為真tsē人tī小學階段了後就停止接受教育。凡若想beh受中等教育者,to̍h會期待一個有效ê教育制度,ē-tàng供給適當ê設備來容納所有想beh受中等教育ê人,而且期待已經有充分ê準備進入中等學校ê大門。
Tī tsit-ê島上ê兩個民族受中等教育ê機會,親像第九章第一節ê圖表,顯示有1萬名申請者,包括日本人kah台灣人,無受得tio̍h允准入中學校,只有3千3百46名入學;換句話講,約有四分之三ê人被排擠在外。這koh一pái提供證據來證明教育行政機關並無充分改革,教育計劃無法度tòe-tio̍h時代,而且落後tī既存ê需求遠遠。咱只要用一點點á時間思考,tī工業kah農業方面ē-tàng造成hiah-ni̍h大ê進步,就不得不對真慢ê教育腳步感覺 tio̍h驚。當局koh一pái宣稱教育預算siuⁿ少,以及島上提供教育ê學校數目siuⁿ少ê真正原因是欠缺資金。經濟繁榮、台灣大企業ê崛(ku̍t)起kah繼續不斷增加ê貿易順差,象徵有夠額ê財政資源。
Tī中學校教育,兩個民族之間機會無平等ê問題仝款存在。得tio̍h允准入中學校ê主要規定是通過入學考試,所以,認為申請者(應考者)tùi仝款小學制度畢業tī入學考試中自由競爭是理所當然。M̄-koh,入學ê比例無真平衡—日本人ê百分率是45,台灣人是16;咱thang探討機會無平等ê理由。若是tsiah-ê競爭劇烈ê考試是公平koh公開ê,這to̍h kah-ná是台灣人兒童ê智能真低,因為án-ne,suah in khah輸日本人。M̄-koh,自由競爭kah智能以外ê因素可能引用tī解釋tsit-ê低ê百分率。 台灣受教育ê兩個民族tī智力上ê比較,從來m̄-bat做過決定性ê實驗測驗 (註: 13)。 M̄-koh,咱有一kóa數字關係tio̍h旅日台灣學生ê情形,應該tī tsia引用(註: 14)。
有807名台灣人學生tī日本teh讀中學校kah中等以上ê學校,in lóng tī台灣接受過預備教育。Tsiah-ê學生真明顯表現koân度ê智能,因為in ē-tàng kah日本人tī入學考試上競爭,而且tsiah-ê日本人lóng在日本本土受中等á是小學教育。Tsia有前幾年ê數字,顯示台灣學生tī日本順利通過入學考試並接受高等教育ê情形。Tī 1924年,有813名學生tī日本進入中等á是以上學校;tī 1923年,有823名;tī 1922年,有737名;tī 1921年,有622名;tī 1920年,有473名。Tsiah-ê數字表示jú來jú tsē ê台灣學生,tī日本展現in ê能力並接受koh khah koân ê教育。Tī 1925年,tī日本留學ê 8百名學生中間,有150名是teh讀專科kah大學,並且tī各種專業中從事工作。Tùi以上數字真oh達成定論,m̄-koh,in確實ē-tàng反證台灣人ê智能比較khah kē路,而且無法度kah日本學生tī中等á是以上學校ê入學考試上競爭ê講法。
既然智力m̄是低百分率ê原因,就一定tio̍h tshōe看māi其它因素。台灣學生有兩種障礙。第一,是語言ê障礙,tsiah-ê入學考試只使用日語。第二,tsiah-ê兒童,雖然tùi仝一個制度畢業,而且tsit-ê制度理論上提供單一koh仝款ê準備課程程,m̄-koh事實上,in所接受ê是無仝程度ê教育,因為台灣人teh讀ê公學校,tī課程內容方面,低於(kē-î)日本人ê小學校。另外值得考慮ê事實是,日本人ê小學校課程確實為兒童應考中學校ê入學考試做準備工作。台灣人teh讀ê公學校並無án-ne做。
其它重要因素mā有所影響。台灣人兒童beh進入中學校處於(tshú-î)不利ê處境,m̄-nā因為來自課程khah低淺、設備khah簡劣ê學校,而且是公學校教員ê教育訓練不及小學校教員。Tī 1926年,根據tsit年ê政府報告,小學校教員有780位,其中60位無正式教學證書,to̍h是有百分之8.4 ê教員無合格。根據仝一個報告,5千153位公學校教員中間,有1千497位無教學證書,á是講有百分之29 無合格。
Tsiah-ê不利情況有洩漏祕密。事(tāi)先,台灣兒童因為校舍真kheh,而且設備不良suah受對妨礙。第二,上課時ê語言障礙非常嚴重。第三,對課程內容,台灣兒童不及日本兒童容易了解,結果造成對將來升學準備上ê困難。最後,tùi以上數字ê顯示,公學校教員tī能力上khah輸小學校教員。 雖然tsiah-ê障礙tī某種程度上造成中學校入學率ê低落(kē-lo̍h),另外iáu存在一個疑問,是m̄是以自由競爭方式處理tsiah-ê入學考試。雖然中學校宣稱向凡若ē-tàng通過入學考試ê人公開,m̄-koh,大家lóng知影有一股強烈限制性ê力量teh運作。親像歷年來以日本人學生為主體ê中學校,有一個不成文ê規定,限制台灣學生人數tī百分之十左右,因為án-ne,不管tsiah-ê學生通過入學考試,tsit-ê百分率m̄准提高。傳統上招收台灣學生ê中學校,mā根據仝款ê規則,並且隨意裁定百分之十á是koh khah低ê入學率,這tio̍h看日本學生渴望入學ê tsē少來決定。無論án怎,tsit種障礙to̍h是無平等,in為日本人設有真tsē中學校,總共34間;而且主要招收台灣學生ê中學校kan-taⁿ有10間。所以,這m̄是理論卻是實踐,有中學校明明是為tio̍h日本學生來設ê,有中學校專門為tio̍h台灣學生來設ê,m̄-koh,為tio̍h實行「共學」ê方針,hō͘兩個民族ê其中之一,以一個小百分率—百分之十,á是tī tsit-ê數字左右,准in進入中學校,雖然表面上無明顯,像現tsit種情形,實際上是維持種族歧視。這m̄-nā對申請入學者無公平,對hit百分之十得tio̍h允准入學者mā無公平,因為in屬tī少數,tī實際ê教學中,個別ê差別to̍h被忽略,結果tsiah-ê學生無法度發揮siōng kôan ê表現。 為tio̍h去除頂面所講述ê惡法,tī幾個城市,像講新竹、基隆、高雄kah嘉義,只有一間中學校ê所在,應當設立另外一間中學校。當每一個主要城市lóng有兩間中學校ê時,中等教育一定tio̍h維持種族上ê單一化,親像小學教育一般。To̍h是,應該有一間完全為日本人設立ê中學校,一間完全屬tī台灣人ê中學校。朝鮮ê教育制度tī中等教育階段mā維持種族區隔制度。Tsit種做法mā應該使用tī tsa-bó͘-gín-á ê中等學校。為tio̍h教育ê緣故,tsit種分離是需要ê,m̄-koh,應該促進互相ê了解kah合作。大ê社交中心hō͘大家自由聚集,各種俱樂部hō͘大家加入,像講戲劇、演講、音樂á是體育團體等等;hō͘大家參與ê旅行,mā仝款ē-tàng幫助giú近關係。所有ê入學考試應由中央政府來舉辦,而且無應該由中學校個別舉辦,並且應該考慮公學校ê課程內容,án-ne tsiah ē-tàng避免因為課程ê差別所造成入學機會ê無公平。
五、高等教育ê問題
培養日本人ê領導能力ê政策,tùi一開始to̍h遵循。Tsit方向有鼓勵日本學生進入中等以上學校ê入學人數,相對有減少台灣學生進入tsiah-ê學校ê人數,這kā咱引入去高等教育ê問題。統計數字ē-tàng顯示以上ê問題。
學校種類 日本人人數 台灣人人數 1921 1926 1921 1926
高等學校 (1922)79 368 (1922)2 43
醫學專門學校 93 123 343 168
農業專門學校 0 111 110 7
商業專門學校 132 243 187 76
Tsiah-ê數字真清楚證明:Jú來jú tsē ê日本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台灣學生卻jú來jú少。可見tī台灣有某種大ê激力teh鼓舞日本人進入中等以上學校;同時mā存在某種障礙致使台灣人人數繼續減少,造成tsit種特殊情形ê理由是應當思考ê。雖然培養日本人ê領導能力ê原則並未公開設定,m̄-koh,tùi tsiah-ê數字便thang追蹤明顯ê形跡。該原則甚至tī日本本地ê日本人lóng知影(註: 15)。Tī日本本地招集學生來投考中等以上學校,tùi台灣差派教師到日本本地主要城市像講東京、京都、大阪kah福岡,hō͘ in入學考試,thang hō͘日本學生到台灣tī中等以上學校ê名額佔領kah空空空(註: 16)。
因為大量日本人受鼓勵進入中等以上ê學校,當地學生ê數目就減少。政府當局宣稱台灣人投考中等以上學校lóng以自由競爭方式;若是錄取ê數目siuⁿ少,he是因為tsiah-ê學生無通過入學考試。Tsit-ê聲明tī某種程度上是tio̍h ê,因為開放學校hō͘日本人tùi日本各地來投考,hō͘ 競爭變kah真激烈,致使台灣人beh進入中等以上ê學校非常困難。
Tùi中等以上ê學校畢業ê台灣人,會發見tī家己ê社區beh得tio̍h有責任ê職位ê機會是非常狹ê。差不多所有政府機關ê職位隨時由日本人畢業生所佔領,本地畢業生無法度kā伊所受ê教育轉做有用並且藉tsit-ê理由來謀生。Mā thang án-ne講,高等教育緊速ê發展並無完全符合本島ê需要,造成「白領階級」teh tshōe有資薪ê工作卻無空位ê現象,hō͘人ê擔憂增加,這是真實ê現況 (註: 17)。
商業學校、職業學校以及農業學校ê課程lóng應當修改來配合成長中ê工業,因為kan-taⁿ一味抄襲日本ê學校課程,suah忽略台灣實際ê需要。教育應當kah工業配合,tsiah ē-tàng hō͘各種工業吸收所有畢業生去工作,這m̄-nā thang hō͘ 學生得tio̍h有報酬ê工作,而且ē-tàng hō͘ in kā實際所學ê去促進工業ê進步。Tī可能ê範圍內,中等以上學校ê當地學生應當仝款充實有用ê訓練,當in畢業ê時tsiah ē-tàng踏入學以致用(ha̍k-í-tì-iōng)ê職位,並且參與一kóa責任性ê工作。
六、結語
經過調查,有一kóa問題ê實際解決方法已經分別顯示列出來à,m̄-koh,建設性ê教育修正有成功á無,tio̍h依賴行政者ê教育態度,以及in tùi傳統政策轉變方向ê程度,to̍h是目前in ē-tàng認bat歷年來ê變化,以及現階段ê迫切需要,對決定將來教育內容ê基本原則,kā ē-tàng做有明智ê選擇。
歷史顯示,tī台灣ê日本教育行政一直採取實驗性ê態度,並且跟tòe帝國主義典型ê路線。它ê教育工作,一眼著手tī促進新殖民地ê經濟發展,另外一眼促成hō͘ 台灣人民近代化kah日本化,來利便開發。事實上,當in一旦著手探tshōe原料kah工業發展ê資源ê時,就kah其它任何帝國主義國家所做ê就無明顯ê差別。Tsit-ê實驗證實是成功ê。
教育方面仝款有驚人ê進展。差不多所有tī台灣ê日本gín-á lóng進入小學校,雖然台灣人兒童tsiah有28.42 ê小百分率進入公學校,m̄-koh,咱iáu有hō͘人注目的開始,所有tsiah-ê lóng tī短短ê 34年之間完成。日本真嚴肅teh處理kah教育有關ê ka-ia̍h ê工作。它設立一個制度,供給日本人kah台灣人受tùi siōng初等到siōng kôan等ê教育。Tī全島推廣真符合日用ê日語教育,用tsit-ê文書kah日譯ê近代作品以及經典,lóng tī真tsē人ê接觸範圍內,tsit種ê貢獻,應當o-ló日本從事tsit-ê大工作ê誠意。無論tó一種缺點á是矛盾ê出現,一部分是來自帝國主義本身ê缺點kah矛盾。
日本真有勇氣宣稱台灣人kah日本人仝款一定tio̍h受教育。它ê努力大大超過其他殖民列強,而且試探實行極端ê同化政策,假設台灣人民會放棄in家己ê文化koh用「日本文化」來取代,她已經發見tsit種政策jú強調,當地人民ê民族情緒jú增高。
基於同化方針á是m̄承認tsit-ê方針,固執繼續發展教育;繼續tī島上培養日本人領導能力ê方針,suah違背in ê自由平等教育ê聲明,á是培養台灣人民幫忙擔起tsit-ê島嶼ê責任—今á日ê日本處於(tshú-î)路ê分岔口,beh挑tó一條路來行?Tsit種雙重ê決定懸tī半空中jú久,就án-ne tòe leh而來ê問題就會變kah jú嚴重。
Tsit項研究ê結果,咱達tio̍h以下ê結論:
1, 透過教育ê文化同化是一種無意識ê付出kah得tio̍h ê過程。一旦同化成做一方有意識kah片面ê強迫,kan-taⁿ會造成離心力ê反彈。Tī kui個台灣ê教育歷史中,文化接觸ê問題有提供真tsē ê例。
2, 日本人kah台灣人民兩者有本質上仝款ê文化,khiā起tī台灣,透過教育ê媒介,台灣人民基於互相尊重所衍生自然ê感情,主動hō͘ in接近日本人ê理想,透過互相尊重來得tio̍h koh khah koân度ê同化。
3, 建設性ê教育規劃beh完全有效,它ê先決條件是一個支持教育機會平等ê政策。
一個教育計劃ê施行,用有教無類ê理想做出發點,摒除(pèng-tî)極端ê同化,用尊重互相ê文化,並且透過教育來提高tsit種尊重;這以外,互相重視大眾教育kah擴展高等教育,thang好tùi兩個民族中,提供生活中各方面ê領導人才,筆者就抱tio̍h大願望,希望tī教育界建立一個實際可行ê實例,tī hit-ê種族ê差別被減到siōng少ê程度,á是用各界人士ê互相配合來取代,tī hia有一個偉大ê政策ê可行性被承認mā被接受,mā to̍h是,藉tio̍h探討誤會ê根源有智慧來運用權力,引tshōa殖民地人民ê運命,並且謹慎運用近代教育來建立精神上ê契合,to̍h是心靈kah思想ê契合。
註釋
(1)數字引自Mo͘n, Imperialism and World Politics, pp.558-566。
(2)引自Mo͘n前引冊,pp.558-566。
(3)Mo͘n,前引冊,pp.558-566。
(4)見圖4。
(5)Mo͘n,前引冊 , pp.558-566
(6)見表35。
(7)總督府報告第二十五號 (1928),頁75一790
(8)見《台灣民報》第二六五期,1929年6月16日。
(9)1823年1月13日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hō͘ 卡貝爾(T.C.Ca-bell)ê phue中ê話,見Jefferson and Cabell, Early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Viginia, Ritsmond, 1856, p.267
(10)見第五章第一節。
(11)見第二章第一節,kah《進步中の台灣》,頁68、690
(12)見圖4。
(13) tī 1926年,東京帝國大學阿部教授來到台灣,tī幾個主要ê學校做智力測驗,據作者所知,測驗ê結果iáu未公佈。
(14)見表37。
(15)見山川均,《殖民政策下の台灣》第三版,頁63-77,東京,1926;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台灣〉,《國家協會》,第四十二卷,第九號,1928
(16)有一例外。台北商業專門學校,tī 1929年宣布bòai向日本本地tshōe日本學生,雖然tùi日本本地來ê學生會得tio̍h允准入學。
(17)東鄉實,《植民政策と民族心理》,頁222一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