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帝開嘴講台語》 |
| | | 轉寄 |
台語《聖經》ê文字形式有三種:(一)白話字(羅馬字):《巴克禮譯本》、「紅皮聖經」kap《現代台語譯本》試讀本。(二)漢字:《台語漢字本》。(三)漢羅合用字:《路加福音傳漢羅試寫》。台語《聖經》ê三種文字形式實際反映目前台語書面語ê狀況,這是其他ê宗教經典iáu未見tio̍h--ê。
4.5.1 白話字(羅馬字)
自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正式tī台灣府(台南)設立傳教ê本部(賴永祥,1990:281)開始,傳教士in to̍h根據tī廈門傳教ê經驗,大力推sak「白話字」。因為基督教非常強調「個人」kap「上帝」中間必須ài有直接ê關係,m̄-nā是靠牧師來傳達教義,信徒必須ài家己勤讀《聖經》,領受其中ê道理,所以「白話字」tī tsit當中to̍h扮演一個相當重要ê媒介。利用簡單ê幾個音素符號to̍h會tàng表記所有日常生活ê口語,koh會tàng利用印刷出版品來吸收新知,對tī當時無法度接受漢字教育ê大多數信徒來講,的確是真利便ê學習工具。此後百guā冬,白話字ê使用kap推行to̍h成做台灣長老教會發展歷史中ê重要特徵之一。根據黃典誠tī 1953年ê統計,台灣有三萬人使用白話字(註89)。Tuì早期ê白話字文獻(註90)咱mā thang發現伊ê文章類型非常豐富,除了宗教類以外,iáu-koh有文藝、新聞報導、會議記錄、學術論文、醫藥、護理、地理、教材、辭典……等。
以「白話字」書寫台文ê優點主要來自心理語言學上ê優勢:(1)記音準確。(2)簡單易學。(3)對索引、拍字等文書處理,有效koh簡單。(4)資訊處理方便,幫助台文ê現代化。(5)對外來語ê譯音khah精確。(6)容易轉移到外語ê學習能力。
M̄-koh後來因為政治力量ê介入,迫使教會ê白話字教育bē-tàng公開進行。加上「國語政策」ê推行,入學校受教育人人lóng ài講「國語」、寫「國字」,致使台語白話字發展ê空間受tio̍h極大ê限制kap迫害(黃宣範1995;陳美如,1998;張裕宏,2001)。漢字教育ê普及mā hō͘白話字tī教會內底衰微,少年一輩ê信徒雖然會曉講台語,m̄-koh大多數已經看無白話字。這mā是將《巴克禮譯本》ê文字形式改做漢字,另外出《台語漢字本》ê原因。
可見以「白話字」做書面語ê困難khah tsē來自社會語言生態:(1)長期受tio̍h政府打壓禁止,阻斷「白話字」學習kap推展ê環境。(2)以漢字為主ê社會oh得接受羅馬字,kā伊看做是外來文字。(3)學校教育系統無支援,hō͘真tsē人因為對羅馬字生份來排斥。(4)政府並無肯定台語ê社會地位,致使台語文字久久bē-tàng標準化,社會無法度提供夠額ê報酬來吸引學習者。
M̄-koh白話字因為會tàng準確記錄台語ê發音,koh有豐富ê文獻資料,成做學習台語、研究台語不可欠缺ê工具。王育德(1993:45)bat講過:
「教會羅馬字kap基督教教義並無相干,m̄-koh kap過去、現在以及將來ê台灣文化ê發展有密不可分ê關係。」
尤其是80年代開始,因為母語意識ê抬頭,白話字tī民間自發性ê母語運動推行之下,再度蓬勃發展,而且層面擴及社會,已經無koh侷限tī教會人士ah。咱tuì下面tsit段話會tàng看出白話字對台灣人ê意義:
「教會為著傳教ê目的使用當地ê母語,m̄-kú教會所傳ê白話字ê意義m̄-nā限制tī-leh宗教nā-tiāⁿ。對台灣人來講白話字就是台灣字,是台灣人ê文化資產。」(張復聚等,2001)。
透過教會外ê人士對白話字ê認同,阮相信白話字tī未來iáu有極大ê發展空間。
註89:黃典誠(1953)〈從閩南白話字看出拼音文字的優點〉《中國語文》7月號。轉引自張學謙(1997)〈書寫的意識型態分析:以《台灣青年》為例〉。
註90:楊允言ê網站提供詳細ê白話字書目:http://203.64.42.21/iug/ungian/SuannTing/POJ.htm